通過全維度的互動分享,幫助母嬰家庭獲得專業、及時的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能,解鎖媽媽育兒之路的盲區難點,伴您成長,助力媽媽孕產之旅!
本期主題:寶寶篇
Q
網上有人說,小嬰兒6個月前不能豎抱,因為孩子的脊柱不能承受壓力,應該讓孩子躺著。可是我的孩子就喜歡我們豎著抱他,只要豎著抱起來后他就四處看,一放到床上就哭鬧。請問嬰兒可以豎抱嗎?
維愛家:寶寶出生就可以半臥位抱,逐漸變豎抱,但是需要保護好后背和頭部。寶寶喜歡豎著抱,是因為豎抱使寶寶的視野廣闊,獲得的信息多。如果寶寶總是躺著,他看到的就是白花花的天花板,任何其他視覺信息都沒有。在視覺系統早期發育過程中,豐富的視覺體驗在塑造著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豎著抱孩子令其眼界開闊,使他接受更多的視覺信息,獲得視覺經驗,提高視覺皮層神經細胞的敏感性和孩子的認知水平。另外,豎著抱孩子,還可以訓練孩子的頭豎立和頸部肌肉。
Q
有沒有簡單的公式,讓我知道孩子到底長得好不好?
常用體重計算公式為(僅做參考):1~6月時體重=出生體重+月齡*0.7Kg;7~12月時體重=6+月齡*0.25Kg;1歲以后的平均體重:城市為年齡*2+8Kg;農村為年齡*2+7Kg。(注:測量孩子體重應該選擇在合適的室溫下,一般在進食后1小時,排完大小便,脫去全身衣帽,僅留小和尚服、新尿不濕,注意每次測量應在同一時間、同一體重秤上進行,避免出現誤差。)
以下圖表為WHO兒童生長發育標準對照,可作為參考。
Q
醫院醫生跟月子中心的護士長都要求我學習新生兒撫觸,說對寶寶生長發育有好處,請問新生兒撫觸有什么好處?如何做?
維愛家:撫觸是根據孩子的需求產生的,可以促進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增加機體免疫力,減少嬰兒焦慮,有利于孩子的獨立自信性格的建立,讓孩子更聰明。
Q
孩子出生后,感覺每天都在跟便便作斗爭,如何區別不同的便便是什么情況呢?
1)奶瓣粑粑:如果便便內有奶瓣,條狀物,很有可能是寶寶的消化道還不成熟,吃進去的乳汁來不及消化或者配方奶粉中脂肪過多,沒有完全被吸收,就跟著大便排出來了。
2)綠色粑粑:是因為腸道蠕動快,膽汁來不及染色就排出,或者受涼,乳糖攝入過多或寶寶太過饑餓,鐵元素吸收不完全等造成的。
3)泡沫粑粑:媽媽攝入過多含糖量高的食物,導致乳汁含糖量過高,媽媽喂奶換邊太勤,寶寶攝入太多前奶或者寶寶乳糖不耐受,奶水中糖分太多,便便中就會有氣體,還會有酸臭味產生。
4)粘液粑粑:粘液是腸道粘膜分泌的,如果寶寶出現粘液便僅有數次,飲食、精神都正常,沒有腹痛,可能是腸道受了一些輕微刺激后的反應,屬于身體自行調節,無需擔心。
5)蛋花水樣粑粑:如果寶寶便便里水的含量增多,呈蛋花水樣或者水樣便,提示寶寶可能是腹瀉了,如果偶爾幾次可以先觀察,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第二天便便性狀也正常了,就不必過于擔心。
6)血絲粑粑:純母乳的寶寶大便持續存在血絲,很有可能是大便對某種食物過敏,如果看到大便帶血,這種情況建議去醫院就醫。
7)陶土色粑粑:正常的大便有膽汁,所以會呈黃色或綠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說明寶寶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需及時就醫。
8)黑色粑粑: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顏色就會是黑色的,越高位的消化道出血,大便的顏色越深,越接近肛門出血,大便的顏色越紅。
9)棕色顆粒便便:如果純母乳的寶寶便便出現棕色或咖啡色顆粒,考慮可能是腸道排出陳舊性血的征象,需及時就醫。
Q
媽媽群中,經常看到有去做母乳檢測的,請問有必要做嗎?
維愛家:人類是經過漫長進化的哺乳動物,其乳汁都有各自的特異性,以確保最好適應寶寶。母乳對于寶寶來說是無可替代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不推薦以任何理由來檢測母親乳汁中的營養成分。“母乳檢測”既非正規的醫療檢測項目,也無任何臨床診斷的價值。母乳在寶寶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甚至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段以及同一次母乳喂養的開始和結束期,乳汁的成分都是有區別的。需要通過母乳檢測的方式,來向他人證明母乳有營養是一件毫無意義而且非常荒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