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節(jié),呼吸道疾病高發(fā),對于普通人來說都是容易生病的時期,那對于坐月子的寶媽來說更是挑戰(zhàn)。
在這個氣溫多變的季節(jié)里,除了要時刻洞察寶寶的一切狀態(tài),保證寶寶身體健康不受涼以外,新媽媽如何科學又保暖的坐月子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秋冬季節(jié)坐月子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1 秋冬坐月子要注意防風
秋風秋雨,一場秋雨一場涼,寶媽在月子里還是自然通風比較合適,少開空調(diào)。因為這樣才能減少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防止感冒病毒感染。
更別說老式的“捂 ”月子了,常閉門窗!蓋厚被子!嚴重妨礙了體溫的散發(fā)而且容易導致中暑~空氣流通是散熱、降低環(huán)境溫度的最好方法,寶媽們千萬不要捂!
只是注意有時秋風比較大,給房間通風的時候,寶媽和小寶寶可以先轉(zhuǎn)移到另一個房間。通風換氣后,房間恢復到適宜溫度了,再回來。
室內(nèi)溫度以20℃~ 25℃為宜,切忌忽高忽低。一般來說,室內(nèi)濕度以55%-65%為宜。
此外,除了做好定時通風外,還要注意被褥不要過厚,即使冬天被子也應比懷孕后期薄一些。應選用棉質(zhì)或麻質(zhì)等輕柔透氣的產(chǎn)品。每1~2周換洗、曝曬一次。
2 秋冬坐月子要注意滋補適宜
雖然寶媽們的產(chǎn)后滋補必不可少,但滋補不能只是盲目的補補補。秋季吃得多動得少,如果大量進補,很容易造成營養(yǎng)過剩,反而不利于體型的恢復。所以秋季滋補得有個限度。
要注意合理選擇滋補的食材。除了進補一些魚湯、雞湯、豬蹄湯,還應該加入一些滋陰的食物,以對抗秋燥對人體的不利,比如梨水、銀耳湯等。而補氣較重的人參、甲魚等就要適量啦!補血的大棗阿膠什么的也不要過多。因為這些補氣養(yǎng)血的東西進食過多反而容易影響寶媽的進食。
同時要注意飲食的選擇,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同時注意不要吃寒涼生冷的食物。
3 秋冬坐月子哪些部位凍不得
頭部:
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頭部的保暖。因為頭部受到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容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腸胃不適等。
腿腳:
新媽坐月子期間,千萬不能像以前那樣為了愛美而穿得很薄。尤其是關節(jié)處,非常容易受寒,一旦受寒就容易導致腿部酸麻脹痛而且還有沉重感,就是所謂的老寒腿前兆。
腰腹部:
產(chǎn)后腰痛相信很多新媽都不陌生,其中就有腰腹部受寒的原因所導致。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jīng)末梢和神經(jīng)叢,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很容易受涼。一旦受涼,腹瀉在所難免。
4 秋冬坐月子洗澡要避寒
產(chǎn)后洗澡能解除分娩疲勞、舒緩精神,而且還能保持身體清潔衛(wèi)生,減少發(fā)病。但秋冬季坐月子的新媽媽,最好在生產(chǎn)1周以后再洗澡。洗澡時不適宜盆浴,最好淋浴,水溫要適宜,特別要注意防風、寒乘虛而入。(可提前開啟浴霸等浴室取暖設備,將室內(nèi)溫度調(diào)整至 20℃后再進入。)
另外,也不存在謠傳的月子期間不能刷牙這一說,產(chǎn)后新媽媽可以刷牙,但是要用溫水。
溫馨提示
切忌盲目閉門閉窗,一定要定時開窗通風!只要母嬰不置身于對流風中,不直接對著風吹,通風時適當保暖,是不會得“產(chǎn)后風”的。
坐月子是每個寶媽一生中最重要的時間,孕媽媽用盡了洪荒之力分娩出小寶寶后身體虛弱,想要身體順利恢復到產(chǎn)前狀態(tài),必須好好修養(yǎng)才行。但是不必按照中國傳統(tǒng)那種閉門休息,不能洗澡,不能活動。
一定要科學坐月子!只要在月子期間身體血氣養(yǎng)好了身體會比以前更棒呦~
月子期間是每個媽媽和寶寶一生中最重要且不可忽視的30天,產(chǎn)后選擇一家專業(yè),可靠的月子會所休養(yǎng),絕對是不容馬虎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