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嬰兒的一聲啼哭
原本二人世界的小家
新增了一個小生命
各位新手爸媽在喜悅的同時
也會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身體小小的又軟軟的
還有一些特有的生理現象
使我們手足無措
今天
小編將給大家介紹幾種
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象
以及新生兒的護理方法
幫助大家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各位新手爸媽可千萬看仔細哦
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象
1、新生兒色素斑
是指新生兒的背部、臀部出現藍綠色色斑,俗稱“青記”或“胎記”,是正常的新生兒的先天皮膚色素沉著。一般在2-3歲就會逐漸消失。
2、新生兒紅斑
原因不明,可能因為腸道吸收某種致敏原而引起的過敏反應。常在生后2-3天出現。皮疹成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散布于頭面部、軀干和四肢。如果嬰兒無不適癥狀,一般1-2天內就會自動消失。
3、生理性體重下降
由于新生兒的睡眠時間長,進食得少,通常體重下降不會超過10%,只要在這段時間內喂養得當,一般10天內恢復正常。
4、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在最初的幾天里,體內過多的紅細胞被破壞,產生大量代謝產物膽紅素。而新生兒的肝功能發育不成熟,不能及時排出膽紅素,引起血液中未結合的膽紅素過高,從而致使皮膚黏膜黃染的現象,一般出生后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期,10-14天消退。媽媽只要做到按時按需哺乳,按照醫囑每天監測新生兒的黃疸情況即可,一旦診斷為病理性黃疸,一定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治療。
新生兒的日常護理
1、喂養
母乳對嬰兒來說是最好的食物,可以滿足出生后六個月內全部的營養需要,而且還自帶抗體,可以讓寶寶更加健康。專家建議,最好堅持母乳喂養4-6個月。
2、喂奶后常見的現象以及處理方式
?吐奶
原因:由于剛出生的嬰兒胃的位置較高、容量小、食道短、賁門也尚未發育成熟,因此部分正常的新生兒會出現最初幾次哺乳時吐奶或溢奶。
處理方法:
喂奶前檢查和更換尿布。
嬰兒吃飽后輕輕拍打背部排出吞入的空氣。
嬰兒吃飽后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應采取右側臥位,利于胃內容物排空。
可使用少量多餐的喂養方法。
?打嗝
原因:由于吸奶時,難免吸入空氣,膈肌受刺激發生痙攣就容易發生打嗝現象,屬于正?,F象。
處理方法
喂少量開水,拍拍寶寶的后背,打嗝現象會自動消失。
3、抱姿睡姿
抱嬰兒時要用手托住頭頸部和臀部,不宜搖晃,出生一周內的新生兒盡量讓其臥床休息,將嬰兒平臥頭側一邊,頭頸部抬高15-20度。
4、臀部護理
嬰兒皮膚嬌嫩,加上大小便的刺激,所以很容易產生尿布疹(尿布疹:尿布接觸的部位出現邊緣清楚的鮮紅色紅斑)。
預防方法
勤換洗尿布,并在陽光下曬干。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使皮膚干燥、清潔。
5、大小便
小便:一般每天4-10次,顏色淡黃。
大便:嬰兒一般每天有一次大便,但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些嬰兒是2~3天甚至1周才解一次大便,有些嬰兒一天2~6次大便。如大便性質在正常范圍,寶寶看上去很健康快樂,飲食正常,沒有生病跡象,體重正常增長,就不需治療和處理。假如寶寶排便次數增加或排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糞便很少且硬,寶寶有不適表現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6、嬰兒啼哭處理
嬰幼兒表示饑餓的主要方式體現在啼哭上,初生嬰兒出現啼哭多為饑餓時啼哭,表現為主動將頭轉母親的胸懷尋找乳頭,此時若用手指試探口唇時,會不由自主地伸出舌頭作出吮乳的動作,一經喂奶后,便馬上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