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寶媽反應到
是個妥妥的小天使,
可是出了月子回家后
就開始上演“小惡魔”形式了。
寶寶的作息時間開始變得混亂,整的大人的作息也開始變得混亂。面對這樣的情況,寶媽們也開始變得很擔憂:
“到底吃飽了嗎?”
“睡眠睡夠了嗎?”
“別的寶寶也這樣嗎?”
面對這樣的情況,今天月小寶和大家分享關于寶寶的作息規律的問題,希望能夠給媽媽們提供幫助呀~
規律睡眠
規律睡眠是寶寶健康睡眠的基礎,在會所中,護士阿姨及月嫂每天都會一對一式的24小時監護對寶寶的作息進行記錄,從中掌握寶寶的作息規律,并針對寶寶的狀況進行一定的照顧,所以寶寶的作息都很規律。
而回到家中,新手媽媽們可能不太能及時了解到寶寶發出的信號,所以導致了作息上的不規律。
面對還不具有交流能力的嬰兒來說,媽媽們可以通過以下經驗獲取到寶寶將要入睡的信息。
1.嬰兒的睡眠信號有時候難以察覺,表面看起來好像還挺精神,一點不困,但是如果帶寶寶進入合適的睡眠環境,遠離那些刺激,不久就會表現出困意了。
2.嬰兒不像大人,閉眼想躺下來睡,但嬰兒對困意來襲會表現得有點不爽,出現揉眼睛、啃東西、煩躁、哭鬧等行為,需要我們安撫到平靜才能睡。
3.嬰兒從出現睡眠信號到平靜再到閉眼,會經歷有一段時間,對于那些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嬰兒甚至會耗費更久的時間。這個時候不閉眼,不代表寶寶不困,而是還在準備入睡的路上。
4.嬰兒的入睡窗口比較短,如果錯過了這次窗口,大腦為了維持清醒而開始分泌皮質醇,這個時候會越困越興奮。就像大人熬夜一樣,打游戲打麻將的時候都特別精神,甚至很亢奮,其實這個時候身體已經過度疲勞了
5.嬰兒白天不睡覺,晚上睡得好,這完全是出于大人的主觀意愿。大人一天只需要睡7-8小時,老人睡得更少,但是嬰兒一天卻需要睡13小時+。如果白天不睡,即使晚上睡整覺,那么就會導致寶寶的睡眠缺失,而長時間缺覺會產生睡眠缺乏,慢性疲勞,無論是嬰兒還是大人,都是會對健康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
對于寶寶的作息規律問題,媽媽們可以通過記錄喂養、睡眠、大小便等情況的數據來找到寶寶自身的作息情況。另外,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們的生理作息也會逐漸的改變,比如吃奶的攝入量、睡眠的增減都是需要媽媽們去觀察和記錄的。
自主入睡
當寶寶還是胎兒時在媽媽的肚子里就已經具備了自主入睡的能力,而當寶寶出生后由于家長的行為和喂養方式逐漸的改變了寶寶的睡眠習慣。而如何在后天培養寶寶的自主入睡能力呢?
其實,教會寶寶自主入睡的過程就是降低安撫的過程。安撫級別最高的是奶睡,其次是抱睡、拍睡、摸睡、聲音安撫。安撫級越低,則越能夠達到自主入睡的效果。
安撫級別從高到底的順序是:
奶睡≈奶嘴睡>抱睡>拍睡>摸睡>聲音安撫
但是在培養寶寶自主入睡能力的同時不能教條式覺得循序漸進一定好,任何方法都要在實踐中看孩子的反饋才能進行,不過按照安撫級別來培養寶寶的自主入睡能力是適合絕大數的孩子的。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習慣的養成方式不能過于激進,且應先響應寶寶的生理需求,并給予充足的安全感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