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中國每五個有娃家庭,就會有一位“假性單親媽媽”。這是指有完整的家庭,但是老公習慣當甩手掌柜,大事小事自己一肩扛的女性。而她們面臨的境地,俗稱“喪偶式育兒”。
而近年來,“喪偶式育兒”成為大多數家庭離婚的主要原因。
本來幸福美滿的小兩口,有了愛情的結晶后反而不歡而散,怎么想想都可惜。而且,無論是父母頻繁爭吵還是分道揚鑣,對于孩子的成長都非常不利。
對于“喪偶式育兒”,大家總是一邊倒地譴責爸爸,但是卻忽視了這背后的深層原因,以至于用負面情緒的宣泄,掩蓋了預防和調整機制的建立。
在傳統觀念中,生孩子對于家庭而言是“有且必須要有的大事”,對于養育者而言則是“再自然不過的小事”。這樣的雙重標準下,釀造了產后抑郁、早期教育缺失、家庭關系錯位等一系列悲劇。
而“喪偶式育兒”也位列其中。
沒有天生的好爸爸和好媽媽,養育孩子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學習和磨合的過程。想要在產后擁有一個“超級奶爸”,孕期就要開啟“培訓計劃”了哦!
高分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有一位晶雅老奶奶,可謂是傳統賢妻的典范——結婚50年,丈夫沒有做過一頓飯,不會用洗衣機,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為零。
而這樣的日子忍受到70歲時,晶雅決定離婚,做一只自由飛翔的鳥
女人確實喜歡為心愛的男人付出,但是女人的愛是需要回饋和滋養的。所以你除了照顧他,還要讓他知道你也是需要照顧的。
所以呢,無論你們以前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請從懷孕開始,柔弱起來!家務事適當放權,給他參與的機會。告訴他懷孕的辛苦,培養他體諒你的習慣。
但凡一個正常的男人,面對孕期妻子提出的分擔家務的要求,都不會無動于衷的。前提是,你要用正確的方式提出來。剩下的任務,就是去夸他:“老公你做的飯太好吃了!老公這個做的太好了!”
參與感和成就感,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而你的主動示弱,就是這個良性循環的起點。
無論到什么時候,都不要對自己破罐破摔,保持干凈,保持優雅,并且不為任何事情讓渡變美的時間。
不要給自己機會跟老公嚷嚷,諸如“我為了你為了這個家都把自己熬成黃臉婆了”這種話。女人的美永遠是自己的財富,也會讓自己的伴侶感到更加愉悅。
當你足夠愛自己,他才能更愛你;當你自己把生孩子當回事的時候,他才能更重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媽媽選擇到
月子會所坐月子,也有這方面的考慮。首先自己可以得到更加專業的照顧,其次也能通過這樣的照顧讓家人知道,生完孩子值得被怎樣寶貝。